中国海洋平台
  •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快捷分类:石油、天然气类
  • 国际刊号:1001-4500
  • 国内刊号:31-1546
  • 创刊时间:1986年
  • 邮发代号:4-917
  • 出版地区:上海
  • 期刊开本:大16开
  • 出版单位:《中国海洋平台》编辑部
  • 发行单位:《中国海洋平台》编辑部
    全选
    显示模式: |
    • 波浪作用下柔性浮圈动力响应模型试验

      李刚,张显涛,刘博,崔少云,陈杨明,刘旭东,张一帆,刘瀚昱,付登锋

      2025(02):1-8,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5.02.20250201

      摘要:

      为探究大型柔性浮圈结构在波浪中的结构变形与运动响应规律,在拖曳水池中针对规则波与不规则波波况开展模型试验。浮圈模型通过4根钢缆水平固定于拖车上,采用Qualisys系统捕捉浮圈上若干测点的位置信息,并通过单分力传感器采集系泊缆张力,同时记录模型附近水域的波面变化。试验分析规则波作用下浮圈不同位置垂向和纵向运动响应幅值算子(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RAO),对不规则波作用下浮圈的运动与变形进行频谱分析,并对系泊缆张力在规则波与不规则波中的响应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模型背浪侧波高明显低于入射波波高;浮圈弹性变形在不同频率下表现出不同的模态;浮圈垂向运动响应谱显示迎浪侧幅度大于背浪侧,而侧边点最小;系泊缆张力谱在低频段随入射波频率升高而减小,且存在高于波频的第2个峰值。该研究为了解大型柔性浮圈在不同波浪条件下的运动特性和水动力响应提供参考。

    • 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单自由度水动力参数识别方法

      谭超文,汪学锋,卢文月,尉志源

      2025(02):9-16,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5.02.20250202

      摘要:

      针对海洋平台水动力参数识别与分析问题,结合平台运动数据建立基于物理机理神经网络的平台运动数学模型,以反演水动力参数。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准确拟合并反演一维数值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所得附加质量参数准确,并得到不同频率下一阶非势流阻尼成分数值,为水动力参数的识别与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深远海自升式养殖网箱桁架式桩腿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

      邵希冉,郑子怡,张宇,郑艳娜,陈昌平,刘昌凤

      2025(02):17-22,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5.02.20250203

      摘要: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对X型、双K型、K型等3种桁架式桩腿构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风暴自存工况下3种结构型式桩腿的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表明:3种桁架式桩腿应力均小于许用应力,满足安全要求;桩腿最大应力均位于桩腿与桩靴连接处,最大位移均出现在自由端;在3种桩腿中,X型桩腿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最小,并且沿水深应力变化幅度较小。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深远海自升式养殖网箱的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 段塞流对缓波形立管振动特性的影响

      董浩轩,王维刚,闫天红,路敬祎

      2025(02):23-28,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5.02.20250204

      摘要:

      针对段塞流持续的压力波动导致缓波形立管振动这一问题,运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对内部含段塞流作用的缓波形立管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流速为1.5 m/s、气液比为1的段塞流对立管振幅影响较大,特别是横流向振幅;此外顺流向振动频率稍有减小,但横流向振动频率大幅提高,激发高阶模态并产生共振。所得结果可为缓波形立管振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 浮式光伏平台柔性连接件的应用

      董旭,霍玉前,张杰,刘银华

      2025(02):29-36,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5.02.20250205

      摘要:

      针对搭载光伏的模块化平台的连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柔性连接件概念模型。根据新型柔性连接件的结构组成,对各个外接弹簧取权,得到附加刚度,实现对连接件各向刚度的精确调整。结合浮式平台动力学、连接件及海域模型进行模拟仿真,调节不同附加刚度,得到1号模块单元的时历响应及连接件主轴的极值载荷。结果表明:高附加刚度可减小连接件主轴的剪切极限载荷,但会增大主轴的拉压极限载荷;当附加刚度为105 N/m时,模块平台的垂荡振幅与无附加刚度相比平均降低67%,大幅降低模块平台单元的垂荡振幅。

    全选
    显示模式: |
    • 海上风电单桩基础累积变形简化计算方法

      常雪凝,马宏旺,邓雅文

      2023(01):90-97,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3.01.20230114

      摘要:

      在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设计中,为获得可用于工程实践的单桩累积转角简化计算方法,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分别获得台风循环载荷和长期小幅值循环载荷情形下计算单桩累积转角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单桩累积转角简化计算方法,并以南海北部近海海域的工程实例为例,详细说明海上风机单桩基础累积转角的计算流程,根据该海域的风浪特征确定计算公式中与场地相关的参数取值,得到适用于该地区的单桩累积转角计算公式。

    • 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水下生产系统可靠性分析

      柳梦雪,胡忠前,刘健,刘超,肖文生,胡安斌

      2023(01):70-76,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3.01.20230111

      摘要:

      开展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水下生产系统可靠性分析。分析水下生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自上而下建造故障树模型;采取上行法对系统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最小割集;利用梯形模糊数对系统进行模糊定量分析,得出系统模糊失效概率和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通过分析结果可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对其采取措施进行重点防御保护和定时监测维护,也可指导水下生产系统的优化改进。

    • 水下机器人水动力参数CFD计算及操纵性预报

      王庆云,韩明勇,常开应,丁海旭,吴玉玮

      2023(01):50-56,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3.01.20230108

      摘要:

      以微小型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机器人阻力的数值模拟,并将摩擦阻力因数Cf与第8届ITTC推荐值进行对比验证,提出一种无动力带桨水下机器人水动力参数CFD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基于航行力学基本原理,采用定常计算方法开展微小型水下机器人斜航、操舵直航试验数值模拟,采用全局网格运动方法开展回转拘束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获取机器人位置导数、舵导数和旋转导数,并完成该机器人的操纵性能预报,为机器人的总体设计和控制参数的选取奠定基础。

    • 脐带缆铠装钢丝径向屈曲失效数值模拟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张慧甍,杨钰城,杨志勋,王立夫,郭一柱,刘志杰

      2023(01):30-36,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3.01.20230105

      摘要:

      针对海洋工程脐带缆铠装钢丝径向屈曲失效,建立三维简化有限元模型进行螺旋缠绕结构的径向屈曲模拟分析。以我国某海域典型脐带缆为例,得到单倍螺距下单根铠装钢丝径向屈曲失效临界载荷。探究不同敏感参数对单根铠装钢丝临界屈曲载荷的影响,发现铠装钢丝螺旋角度、截面惯性矩、螺旋缠绕半径与临界载荷分别大致呈抛物线形、线性、负指数关系,该结论可为脐带缆铠装抗屈曲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发现,通过单根铠装钢丝临界载荷累加的方式可近似得到相应根数螺旋铠装钢丝的临界屈曲载荷,该载荷可作为求解真实脐带缆单层铠装径向临界屈曲载荷的保守估算值。

    • 深吃水圆筒型核能平台水动力特性与运动响应性能

      王梓,何炎平,张伟,刘亚东,曾敏,秦程明

      2023(01):1-8, DOI: 10.12226/j.issn.1001-4500.2023.01.20230101

      摘要:

      深吃水圆筒型核能平台的设计吃水与主体直径相近,主尺度特征有别于现有圆筒型海工平台。为探究其性能特点,针对深吃水圆筒型核能平台的水动力特性和时域运动响应展开计算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模拟平台横摇和垂荡自由衰减,并基于二次阻尼模型计算相应阻尼因数;基于势流理论计算平台响应幅值算子(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RAO)和固有周期,并结合南海典型海况对平台的运动响应性能和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深吃水圆筒型核能平台垂荡、横摇和纵摇固有周期均长于常见波浪周期;平台纵荡运动主要受二阶波浪载荷影响,低频特性明显;垂荡和纵摇运动受自身固有频率影响较大,垂荡同时表现出波频特性。深吃水圆筒型核能平台总体运动性能良好,适应南海海况,所得结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全选
    显示模式: |
    • 台风荷载作用下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稳定性分析

      徐锡斌, 卫晨露, 余世杰, 莫福涛, 沈佳轶

      2020(01), DOI:

      摘要:

      我国东南沿海海域台风频发,严重影响海上风电机组的结构稳定性。本文基于SAC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导管架式海上风电基础模型,研究风-浪-流三种荷载耦合作用下塔筒与桩基的受力与变形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台风荷载作用下,桩基数值分析应充分考虑由台风引发的浪-流荷载,以提升模型预测的可靠性;(2)随着台风等级的升高,塔筒与桩基各部位的整体挠度与剪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规律;(3)台风对塔筒和桩基的挠度影响显著,对剪力影响较小;(4)采用叶片变桨停机控制策略可显著降低台风荷载下塔筒和桩基的变形与受力响应。

      • 1
      • 2
      • 3
    • 导管架式海上风机基础复合蜂窝防撞性能分析

      徐琛, 王洪庆, 任灏

      2020(01), DOI:

      摘要: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推进,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海上风机基础结构也更容易发生船撞事故。因此,提出了一种运用于导管架基础的复合蜂窝防撞设备,通过ABAQUS/Explicit模拟了不同重量船舶以不同速度撞击有无防撞的风机基础产生的动态响应,并以等质量的传统橡胶防撞设备作为对比,验证了复合蜂窝防撞设备的防撞性能。结果表明,塔顶加速度与碰撞力峰值均有显著降低,证明了蜂窝防撞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基础结构受到损伤的风险。同时,还将不同形状的四种蜂窝运用于防撞装备,结果显示防撞性能虽有较小差异但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 1
      • 2
      • 3
    • 大型风机塔架翻身和吊装工具的设计和校核

      沈明明, 陶定新, 郭君, 张杰, 王博文

      2020(01), DOI:

      摘要:

      设计了一套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工作时受力均匀的大型风机塔架类筒体翻身和吊装用工具,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需求,开展了吊装工具选型,吊码结构设计,结合吊装需求,吊装工具配备上法兰吊板4件,下法兰吊板2件,开孔滑车2件,卸扣6件,吊带3条,螺栓紧固件24套,其中上、下法兰吊板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其余零件可根据吊装载荷进行选型,以我公司的某个实际项目为例,给定翻身、吊装塔架的载荷,对所设计的上、下法兰吊板分别进行了理论计算校核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上、下法兰吊板的强度满足钢结构设计标准,有限元模拟塔架吊装过程,上、下法兰吊板的强度和变形分析均满足吊装安全要求,且本文所设计的大型塔架翻身、吊装工具在公司塔架产品制作过程中得以成功应用,提高了产品吊装、翻身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本文所设计的大型塔架翻身、吊装工具结构合理,同时,可应用于其他类大型筒体类产品的制作领域。

      • 1
      • 2
      • 3
    • 基于拓扑优化的海上风电混凝土承台结构优化分析

      詹懿德, 黄国香, 祝周杰, 乔厚, 王海军

      2019(4):93, DOI:

      摘要:

      海上风电工程中混凝土承台基础是支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是提升结构性能及成本控制的关键。【方法】本研究基于ABAQUS拓扑优化方法,【目的】对海上风电混凝土承台结构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通过建立无桩的有限元模型,比较一般算法与基于刚度的算法,在不同体积约束下分析了承台结构的应力分布和材料利用效率。【结论】结果表明,一般算法与基于刚度的算法优化效果基本相同。在无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有桩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结果显示承台顶部可沿45°切削,中部可减少配筋,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另外,建议设计规范中增加桩顶削平工况,以提升工程适用性。

      • 1
      • 2
      • 3
    • 基于机器学习的海底输油管道停输置换最大瞬态压力预测

      宋积文, 张亮, 陈胜利, 朱东旭, 张仁龙, 范开峰

      2019(4):87-92, DOI:

      摘要:

      西江油田海底管道在台风高发季节常会关闭平台,而其原油具有高凝点、高析蜡温度的特点,停输后因管道温度降低容易发生结蜡和凝管事故,严重威胁管道系统安全。采用瞬态模拟软件计算了置换流量、停输时间、管道末端出口压力、原油输送温度、环境温度及管道输量对最大置换瞬态压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置换流量对最大置换瞬态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支持向量机(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随机森林(RF- Random Forest)和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方法对瞬态软件计算结果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了MSE和R2评价指标,基于二次SVM的模型在预测精度及泛化能力方面表现最优,并开发了配套软件界面,可用于现场快速预测不同置换工况下的管道最大瞬态压力变化特性,合理优化操作参数,保证管道置换作业安全高效进行。

      • 1
      • 2
      • 3
    • 基于现场监测的海底管沟自然回填特性分析

      钟榕锋

      2019(4):78-86, DOI:

      摘要:

      为探究海底管沟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自然回填特性,对目标区域管沟的回填过程进行了现场监测。基于详实的地质资料收集与分析,通过底层流速流向监测、沉积样品采集、多波束水深测量,明确了监测区域内的海流分布特征、泥沙物理性质、管沟形态变化及回填速率等管沟回填特性。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系统处理与分析,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海底管沟自然回填动态的理解,也可为后续的现场监测及海底管沟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 1
      • 2
      • 3
    • 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的FPSO空间点加速度响应预报

      黄雨促, 马晓琳, 廖梦萍

      2019(4):72-77, DOI:

      摘要:

      【目的】在船舶设计阶段,为了减小对FPSO空间点加速度响应进行数值计算的工作量,提高空间点加速度响应的预报效率,引入一种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的空间插值技术,用于对FPSO空间点的加速度响应进行插值预报。【方法】该空间插值技术根据FPSO空间样本点的加速度值对目标点的加速度响应进行插值预报,即首先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空间样本点的加速度值,然后建立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的空间插值模型,利用空间插值技术预报目标点的加速度响应,并通过交叉验证证明插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对插值预报精度进行参数影响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应用空间插值技术可以取得比较准确的预报结果,FPSO空间点加速度响应的插值预报准确性良好,最大误差为12.3%。【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FPSO在设计阶段的空间点加速度响应预报提供参考,且该空间插值技术可在其他浮式结构物的设计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 1
      • 2
      • 3
    • 考虑界面连接结构的动态缆防弯器疲劳分析

      丁乐声, 陈金龙, 张聪, 毛彦东, 尹宗琦

      2019(4):65-71, DOI:

      摘要:

      防弯器是保障浮式风电等海上设施动态缆安全的关键附件。防弯器内部存在金属嵌件与聚氨酯弹性体组成的界面连接结构,针对该处易发生疲劳破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界面连接结构的动态缆防弯器疲劳分析流程。然后依照分析流程以一个典型动态缆及其防弯器为例进行疲劳损伤分析。并引入工程实际情况和不考虑界面连接结构的分析结果,对比研究界面连接结构对防弯器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防弯器聚氨酯部分界面连接结构处容易发生疲劳损伤,该情况被工程实际验证;因此考虑界面连接结构影响的防弯疲劳分析结果更加安全保守;同时,对比发现金属嵌件部分的疲劳损伤率远低于聚氨酯部分,但考虑其存在焊接接头,应与聚氨酯部分一同进行疲劳损伤校核。

      • 1
      • 2
      • 3
    • 基于环境荷载联合概率分布的多海域流动服役型网箱设计

      郭富伟, 傅强, 王文平, 孟珣

      2019(4):59-64, DOI:

      摘要: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渔业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研究基于海洋牧场主要养殖装备深水网箱的服役特点和研究现状,提出一种适用于规模化开发的多海域流动服役概念。采用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对典型牧场海域的3个拟定位置环境荷载进行精准分析,对比验证荷载效应,给出网箱不同层级构件的环境荷载敏感程度,指导结构模块化分类设计。保证网箱能够流动安全服役实现养殖海域自我净化与恢复的同时提高海洋牧场整体经济性。

      • 1
      • 2
      • 3
    • 自升式平台新型防堵塞冲桩系统

      李松海, 苏磊, 魏鸿敏

      2019(4):53-58, DOI:

      摘要:

      现有自升式平台冲桩系统因工作环境恶劣经常发生管道堵塞情况,影响冲桩效果。为使冲桩系统长期可用,保障平台冲桩效果,对现有几种冲桩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其结构特点,研究堵塞和失效原因,进而提出一种新型防堵塞冲桩系统。新型冲桩系统针对桩靴上下表面分别采用不同结构型式的带逆止功能冲桩阀,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防堵塞性能优异;并优化了管道布置,增加检修球阀和接头,维护便捷,可显著提升冲桩系统可靠性,为相关设计和研发提供新思路。

      • 1
      • 2
      • 3
    • 海上光伏平台波浪砰击荷载特性分析

      汪艳茹, 李伟, 王树青, 宋宪仓, 李式月

      2019(4):45-52, DOI:

      摘要:

      海上光伏平台多部署在近海浅水海域,波浪非线性效应显著,波浪与光伏平台相互作用易发生砰击现象,从而对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考虑到势流理论无法考虑波浪的强非线性及波浪与光伏平台的砰击作用,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数值波浪水池并完成数值波浪水池的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浅水非线性波浪与海上光伏平台结构双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探究了波陡参数对光伏平台砰击荷载、甲板上浪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的波陡参数的增加,作用在结构上的波浪砰击荷载逐渐增加,极端工况下出现光伏水平甲板上浪现象。海上光伏平台柱状浮筒结构的波浪砰击荷载呈现出类“W”型变化规律,光伏平台多个柱状浮筒中,上游浮筒与中心浮筒背浪侧砰击荷载明显大于迎浪侧砰击荷载,其砰击荷载峰值超出约15~45%。在极端波浪条件下,海上光伏平台将出现二次砰击现象,柱状浮筒迎浪侧两次砰击荷载峰值差异约为10~23%。

      • 1
      • 2
      • 3
    • 基于海上风电风渔融合装备的船舶碰撞特性研究

      孙肖菲, 郭建, 孙立强, 胡冰楠, 吴伙桂, 牛珍珍

      2019(4):37-44, DOI:

      摘要:

      [目的]聚焦于风渔融合装备在收鱼阶段的靠泊安全性问题。[方法]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活水船靠泊风渔融合装备时的导管架平台结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在不同区域正常碰撞工况下,风电机组与渔业养殖平台组合体靠泊时的运动响应规律及结构损伤,探讨靠泊系统的设计合理性。[结果]结果表明,在活水船碰撞导管架单侧单根靠泊立柱的情况下,靠泊系统部分区域已经发生塑性变形。撑杆与导管架腿柱之间的贴板角焊缝及其周围局部区域,经分析后出现塑性变形,且有拉裂、脱开的风险。[结论]研究成果可为风渔融合靠泊作业高效且安全地运行,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与经济损失提供一定参考。

      • 1
      • 2
      • 3
    • 基于空间曲线的导管架平台甲板变形反演方法

      朱嫣, 于俊峰, 王树青, 蒋玉峰, 李式月, 马春可, 崔建国, 刘雨

      2019(4):30-36, DOI:

      摘要:

      为实时监测甲板结构变形状态,本文提出了基于空间曲线的导管架平台甲板结构主梁变形反演方法,具体思路为:由光纤应变传感器采集稀疏离散应变数据,根据应变与曲率线性关系将其换算为曲率数据,通过插值算法获取连续曲率数据,逐段积分并递推得到各微段端点位置坐标,最终拟合形成连续空间曲线实现结构变形反演;进一步地提出双向递推策略以消除计算过程中的递推累积误差及端部温差。基于ANSYS软件建立某导管架平台甲板主梁结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数值分析验证变形反演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布置测点间隔1/10模型长度时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3%,基于空间曲线的结构变形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测点间距为1/8模型长度时双向递推算法误差相较于单向递推算法减小50%以上,端部误差消除效果较为显著。依托埕岛油田某在役导管架平台进行实时应变数据采集,结合变形反演算法计算出其主梁变形范围为-10mm至10mm,变形幅值相对较小,初步判定结构处于安全状态。相关研究结论可为导管架平台健康监测及安全预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1
      • 2
      • 3
    • 气液两相内流作用下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特性分析

      何嘉威

      2019(4):24-29, DOI:

      摘要:

      涡激振动是导致海洋立管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海洋立管在气液两相内流及均匀外流共同作用下,其横流向涡激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顶张式立管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应用改进的尾流振子模型,并对非线性方程进行无量纲化,采用Galerkin方法对立管控制及尾流振子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利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对不同内流流速、气体体积分数下,顶张式立管的涡激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关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响应主导模态主要受外部洋流流速决定,外流流速越大,激发的主导模态越高;内流流速和气体体积分数均会对立管固有频率产生影响,气体体积分数越大,立管固有频率越高;内流速度越高,立管固有频率越低。

      • 1
      • 2
      • 3
    • 海底管道在软土地基沉降的数值研究及试验验证

      尹彦坤, 李英, 陈加劲

      2019(4):20-23, DOI:

      摘要:

      由于软土地基不排水抗剪强度较小,海底管道铺设后可能在自重作用下嵌入海床土体。开展与膨胀弯相连的海底管段的沉降量模拟,对于提出安全高效连接二者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提出海底管道在自重作用下沉降量的模拟方法。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CEL)方法,建立了海底管道在软土地基沉降的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土的剪切强度,分析了不同缩比尺对于管道沉降量的影响,形成了通过缩比管道沉降量外推原型管道沉降量的方法。另外,开展了不同缩比尺的海底管道在软土地基的沉降试验,验证了数值外推方法的合理性。

      • 1
      • 2
      • 3
    • 三线性土阻模型下的海底管道帽形屈曲研究

      张锐

      2019(4):14-19, DOI:

      摘要:

      未埋地的海底管道由于高温高压容易发生侧屈曲,通过在设计位置引入残余曲率,诱导控制侧屈曲发生。土壤的轴向阻力是影响屈曲的关键。因此,通过ABAQUS二次开发,结合Vs+Fortran,通过Fortran编写相关的自定义摩擦系数FRIC子程序将三线性管道-土阻力模型纳入数值模型,研究了非线性轴向土阻力对海底管道帽形屈曲的影响。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管道帽形屈曲的影响,包括轴向断裂土阻力、轴向断裂动员距离、轴向残余土阻力、轴向残余动员距离。结果表明,管道屈曲受到轴向阻力的影响。轴向断裂阻力和断裂动员距离同时影响屈曲前后状态,而轴向残余阻力和残余动员距离主要影响屈曲后状态。因此,在管道屈曲的工程设计中,建议仔细选择考虑实际现场条件的适当的轴向土阻模型。

      • 1
      • 2
      • 3
    • 基于输入端事件触发机制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

      衡正琪, 李欣, 涂晨, 王博岳, 周仕谨, 易明月

      2019(4):6-13, DOI:

      摘要:

      船舶航向保持控制是船舶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提高船舶航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了提升船舶在复杂海况下的航向保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自适应控制器。通过反步递推算法推导出包含自适应参数的控制律,并根据“育鲲”轮的实际参数进行控制律的具体化。研究中,采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风浪干扰模型,并加入不同强度的海浪白噪声,设计了适应当前工况与船舶特性的事件触发条件。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负反馈控制器,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自适应控制器在操舵平稳性、响应速度和航向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安全航海和绿色航运的需求。

      • 1
      • 2
      • 3
    • 基于柔性海缆保护管保护的海底电缆响应分析

      姚勇, 于梦怡, 刘寒秋

      2019(4):1-5, DOI:

      摘要:

      海底电缆是海上风电的电力传输生命线,然而悬空段海底电缆裸露于海床上方,长期受海洋循环载荷影响,易发生损伤。本文基于ORCAFLEX建立了“单桩基础-海缆-套管-土”三维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研究了套管保护在不同海况与波流入射角下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波浪和海流在0°入射时,海缆的弯曲半径最小;在90°入射时,海缆的张力最大;保护管的存在不仅提升了海缆弯曲半径,避免海缆弯曲失效,使海缆曲率变化更加平缓,改善了海缆的弯曲性能;还可避免环境载荷对海缆的直接作用,降低了海缆内部张力。

      • 1
      • 2
      • 3
    • 中东地区海洋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实践

      王阔

      2005,20(3):35-39, DOI:

      摘要:

      中东地区作为全球海上油气开发的重要区域,其海洋工程总承包项目具有设计标准高、国际采购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等特征。通过中东地区某海洋工程EPCI(设计、采购、建造、安装)总承包项目的具体实施,系统分析了设计管理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作用,并整合设计、采购、建造及安装环节,提出以设计引领为核心的管理策略,重点探讨设计管理、界面协调、变更管理及供应链优化等实践方法,通过.前置后续环节需求至设计阶段,可显著降低项目成本与风险。因中东地区特殊性,建议采用强矩阵人力资源配置、动态经验教训库及本地化干系人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项目执行效率,为我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环境下开展国际总承包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 1
      • 2
      • 3
    • 海上光伏吊装可作业性分析

      宋政昌

      2005,20(2):6-11,24, DOI:

      摘要:

      针对海上光伏板吊装作业的可行性评估问题,本研究基于三维势流理论构建施工船与吊物的动态耦合模型,采用ANSYS-AQWA软件开展时域数值模拟,结合Gumbel极值分布方法量化关键响应特性。通过分析不同波浪周期)与有效波高条件下吊机载荷及吊物运动的动态响应规律,确定极限允许海况,并基于海域波浪统计数据计算全年可作业概率。结果表明:波浪周期与有义波高对作业安全性具有显著影响,极限海况下吊机载荷与吊物运动幅值分别超出安全准则;研究结论可为海上光伏吊装作业的安全评估与施工窗口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 1
      • 2
      • 3